反渗透膜的污染评价与清洗发表时间:2018-01-04 09:53 一、膜污染评价依据 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使用条件的复杂性,不够完善的系统设计、预处理设备不恰当的配置、水处理药剂选择的不合适、系统水源的非正常波动以及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系统出现故障,如脱盐率、产水量下降、进水压力提高、单位制水能耗增加等。 反渗透装置运行的过程就是历史数据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渗透各项性能的变化,各种可能导致反渗透系统出现故障的因素往往都表现在这些数据信息上。特别是对以下历史数据的分析。 (1)历史数据包括: 1)反渗透装置进水浊度、SDI、COD常规分析数据的变化; 2)反渗透装置进水压力、中段压力(是一级二级系统)、浓水压力、产品水压力; 3)反渗透装置进水电导率、产水电导率、进水流量、产品水流量等; 4)反渗透预处理系统运行参数(包括浊度、压力等)的变化; 5)通常设备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等。 以上数据往往是不充分的,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需要更多的信息,获得以上数据后往往需要采取一些专业处理的手段(如标准化等),观察运行发展趋势,提出解决方法。在历史数据分析的结果不能够与实际故障现象吻合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调查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2)调查项目包括: 1)反渗透装置本体设计的合理性; 2)反渗透预处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3)运行操作程序是否完善; 4)反渗透系统加药是否正常、所加药剂是否与系统兼容、预处理絮凝剂与反渗透添加剂(除垢分散剂、杀菌剂、还原剂)是否兼容; 5)反渗透前置过滤器(保安过滤器)滤芯的配置情况等。 在以上两项内容分析的同时,需要对源水、反渗透进水和其他可能的水源水质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分析项目主要有:浊度、SDI、COD、碱度、硅等。 下一篇宏旺对水处理方法的介绍
|